近日,化材问鼎手机版(中国)张岩副教授、彭勃教授团队在国际化学教育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连续发表两篇教学研究论文,分别题为“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Named Reactions: Teaching Organic Synthesis Course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J. Chem. Educ. 2025, DOI:org/10.1021/acs.jchemed.4c00549)以及“Green Synthesis of 1,4-dihydropyridines through Catalyst-Free Multicomponent Hantzsch Reaction in A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Laboratory”(J. Chem. Educ. 2025, 102 (3), 1215–1222.)。
针对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张岩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有机化学课程中,人名反应(Named Reactions)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这些反应在教材中分散出现,学生往往难以系统掌握。张岩精选常见的有机化学人名反应,按照碳原子数增减、官能团转化以及相同反应中间体等原则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有效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人名反应时遇到的理解和记忆困难。
第二篇论文则聚焦实验教学改革,设计了绿色化学实验——通过无催化剂多组分Hantzsch反应合成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本科实验教学,提升了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多组分反应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合成方法,往往具有步骤经济、反应高效的特点,是实现由简单原料快速有序拼装成复杂目标分子的有效合成手段。论文中推荐了一个无溶剂且无需催化剂的多组分反应用于合成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本实验以对呋喃-2-甲醛(糠醛)、乙酰乙酸叔丁酯以及醋酸铵为反应原料,在一个反应瓶中快速实现三个组分的有序作用得到目标产品。合成实验过程中涉及抽滤、重结晶纯化以及薄层色谱(TLC)跟踪反应进程等操作。该方法可拓展至四组分反应,用以合成抗血压药物尼群地平和尼索地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有机合成化学的魅力。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创刊于1924年,隶属于美国化学会,是全球化学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SCI期刊之一。
编辑:张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