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新闻

第二十届杰出考研人物面对面:跨越山海、奔赴理想

作者:陈沁怡 李雨佳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5-05-22

5月21日,由问鼎手机版(中国)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主办,初阳问鼎手机版(中国)承办的问鼎手机版第二十届“杰出考研人物面对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吕迎春出席并致辞。来自教育问鼎手机版(中国)、法问鼎手机版(中国)、人文问鼎手机版(中国)等11个问鼎手机版(中国)的12名“上岸”的优秀学子,在现场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讲述自己的经历,分享宝贵经验。


第二十届“杰出考研人物面对面”现场。问鼎手机版(中国)融媒体中心 张金伊 摄


与会领导和学生合影。问鼎手机版(中国)融媒体中心 金佳怡 摄


吕迎春代表学校向成功考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各位优秀学子表示祝贺。她表示,“杰出考研人物面对面”活动,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已逐渐发展成为照亮无数浙师学子前行道路的璀璨明灯。吕迎春与同学们分享了三点感悟和期望,第一,胸怀家国,做服务国家战略的奋进者;第二,科学规划,做精准发力的智慧者;第三,持之以恒,做挑战自我的攀登者。她指出,此次分享会,既是经验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接力。愿每一位怀揣梦想的浙师学子,都能在考研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立志·厚积薄发


“科研之路并非坦荡,正是那些曲折与坎坷,让我收获了最宝贵的成长。”吴卓润慢慢讲述着自己的科研经历。也正是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对细节的反复推敲,最终成功收到西湖大学直博的录取通知书。回顾这一路走来,他分享了几点感受:第一,主动出击,别等机会来找你;第二,多线并行,论文、项目、竞赛缺一不可;第三,科研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第四,会写、会讲、表达能力同样重要;第五,目标坚定,但策略灵活。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守得住初心”这是王欣雨送给在场每一个追梦人的一句话。作为清华大学PTN项目全国3名“双非”录取者之一,她认为,扎实的科研功底,清晰的科研思维,面对难题时的执着,心中对探索的热爱,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科研不问出处,唯有热爱与坚持”。


“从零开始,但又不止于零”这是张铭姿坦言自己保研上岸的秘诀。刚上问鼎手机版(中国)的她也有过迷茫,但她告诉自己:那就一切从零开始,就先把能做好的事做到极致。怀着这样的心态,她在学习、竞赛、志愿全面发展。也正是有了这些经历,给了她真实的底气。她建议同学们在大学期间都应该多多尝试,多多积累,这会带来无限可能。


在访谈环节,黎艳,余哲晨,俞坤宏分别从考研、保研和直博三方面分享他们的秘诀。在考研方面,黎艳指出越早准备越好,要积极制订计划并及时完成每阶段任务。在保研方面,俞坤宏强调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直言面试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六级成绩多少分?”告诉大家最好在大三之前考完四六级。在直博方面,余哲晨表明大学绩点占重要地位,大学最好不要挂科。最后,大家都提出不管是考研、保研还是直博都要好好准备简历,这是老师们第一注意的点。


砥砺·学有妙方


“以课题为钥破局迷茫”,吴文雅大一从《汉语 “教育”概念域演变研究》中找到热爱,舍弃无关竞赛,深耕专业课与文献研究,通过“理论学习+课题实践+专著阅读”形成知识闭环。备考浙大时,她靶向研究真题,以“默背+关键词”法高效完成八十万字笔记,大一大二的主动积累助其斩获初试第一。学习之余以种花调适身心,诠释了“聚焦热爱、主动破桎”的成长逻辑。


施文畅以三组公式重构考研路径:用“职业理想=讲台+北师大”锚定方向,保研失利后以“三轮攻坚法”死磕《高等代数》—— 每日精读、错题分级、概念贯通,最终初试第一上岸。他将数学思维融入备考,以“焦虑转化公式”化解压力,用“解题换思路”的智慧诠释“目标坚定、策略灵活”的逆袭密码。


“薛捍勤法官的履历,是她逐梦的起点”,张欣怡构建 “93分绩点+英文竞赛+国际实践” 的立体竞争力,从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到海牙交流,从《中国非洲学刊》论文到中央部门咨询报告,她以“理论×实践×发声”公式突围。聚焦航空航天法新领域,其论文收录航天日研讨会,最终斩获7所名校10张 offer,印证“热爱为光,逐梦不止”的信念。


筑梦·扬帆远航


在访谈环节,易鹏辉认为,对于未来立志从事科研的学子,在择校时更应该充分考虑学校层次和相关导师,好学校好导师有着更加优质的资源,能为科研提供更大的帮助。陈晨认为由于考研报考只能选择一所学校,相当于背水一战,所以在考研时应先根据自身需求收集相关信息,比如招生人数、报录取比、参考书目、出题风格等等,然后结合自身能力选择成功几率最大的院校。而王清彦则是建议以未来发展为导向选择报考院校,追求高学历者可选择高排名院校,专业深耕者可注重学科实力,考公考编者则应留意专业的留服认证。


编辑:盛灿灿